日产1万份特色预制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 2025-03-04 16:53:29 | 作者: 粗粉加工设备
产品特点
项目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设烹饪加工车间、预制车间、仓库、冷库、综合站房、办公楼等,并购置安装生产设备。日产1万份特色预制菜。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类辅料,用现代化标准集中生产,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环节预加工完成,再采用急速冷冻技术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随着冷链技术水平的逐步的提升,预制菜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东北菜是东北地区的本土菜系,以汉人移民的烹饪技法为本,结合丰富的东北物产,吸纳满蒙等民族和外国的一些饮食元素,自成一系。东北菜的常见菜品有锅包肉、酱骨架、地三鲜、白肉血肠、雪衣豆沙、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东北乱炖、赛熊掌、杀猪菜等。
本项目结合预制菜烹饪、自动化加工、速冻、冷冻等加工工艺,充分的利用东北丰富物产,建设可日产1万份特色预制菜的项目。
预制菜企业的供应链建立与运营,绝对离不开冷链物流支撑。预制菜所需的畜牧、水产等原材料或半成品多需要冷冻、冷藏存储;预制菜生产要急速冷冻,以及冷冻、冷藏存储;预制菜进入销售经营渠道,在流通环节更需要冷链运输和冷藏技术的保存,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新鲜度,减少营养成分流失,保证产品口感。
预制菜的工厂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自动化设备研发。这些自动化设备包括了预制菜自动化生产设备,也包括上料、投料、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搬运、存储、输送、分拣、暂存等各类冷链物流设备,以及拆码垛机器人。顺丰、京东等快运、快递公司在冷链物流配送方面已形成了一定技术优势,例如,京东物流推出预制菜专属解决方案,依托遍布全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发挥干线、仓储、配送、包装、科技等能力优势,为预制菜公司可以提供从商品生产储存到打包配送,从线上业务到线下场景的全程冷链解决方案。冷链物流与配送体系为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保障。本项目涉及预制菜烹饪、自动化加工、速冻、冷冻等加工工艺,拟采用的技术及工艺,项目承办方具有很成熟的技术,达到产业化生产水平。
上世纪20年代,美国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冷链加工工艺延长食品保存期,刺激食品工业链一直在升级。在此后40多年里,冷冻加工业一直在改进完善。其中预制菜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80年代逐渐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风靡。经过数十年发展,目前美、日均培育出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预制菜企业。20世纪60年代,净菜开始在美国实现商业化经营,通过供应餐饮行业,使餐厅、配餐公司等外食产业降低人工费、水电费和垃圾处理费,减少厨房面积和生产设备采购。之后部分净菜公司开始面向家庭、个人零售,方便居民日常烹饪。目前预制菜在日本餐饮市场渗透率高达60%。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逐步的提升,我国居民在餐饮方面的消费日益增加。中国已变成全球上第二大餐饮服务市场,餐饮服务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39,644亿元大幅度的增加至2021年的46,8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5%。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餐饮服务市场规模降至39,527亿元,2021、2022年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仍较严重,预制菜的发展减少了疫情期间因暂停堂食而带来的损失,并为行业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餐饮行业规模在短期内将缓慢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55,635亿元。
预制菜在餐饮和居家消费的双重推动下迎来行业风口。201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只有1,182.8亿元,随着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兴起,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增加至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5,165亿元。未来6-7年间,我国预制菜有望实现30,000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东北菜凭借其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广泛、火候足、滋味浓郁、色鲜味浓、酥烂香脆等特点,在预制菜餐饮市场中占有主体地位。预制菜凭借着其方便美味,慢慢的被大众所喜爱,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未来需求旺盛。
随着预制菜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已保持连续10年增长。截至2022年底,我国现存预制菜注册企业7.59万家。近10年来,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涨的趋势,其中,2018年注册量超过1万家,2019年新增12,800家,2020年新增12,900家,2021年新增4,031家。可见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增长势头最猛,2021年增速下滑。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和冷链技术的逐步完善,预制菜行业在餐饮变革和居家消费的推动下迎来行业风口,行业入局者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
预制菜因为其美味、方便、健康,慢慢的被中国消费者喜爱,中国喜欢预制菜的消费用户大多分布在在27-39岁之间的中青年,占比为58.4%。该年龄段的家庭有孩子的较多,作为经常做饭的人群,对健康的要求更高;其次是40-49岁的人群,占比为20%,相较于27-39岁的主力受众,40+的家庭和工作双重压力更大,他们把预制菜作为简化下厨和保证家人营养的补充;而26岁以下年轻人群,从占比14%来看,他们原本没有习惯做饭,但对于选购速食外卖有品质要求和养生追求,加上自身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特点,对预制菜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因此,随着餐饮主流消费群体的崛起,预制菜将会逐渐渗透深入年轻消费人群。
东北菜不仅仅只是东北本地的菜,还包括关内省份的菜,包括西餐,包括北方少数民的菜,加上东北特色菜,融合而成的菜系,也因此东北菜最丰富,最多样化,最具有普适性,最有创造性,也最有扩张力扩散力,所以才会有东北菜经常排在全国节假日点餐前几位甚至第一位。东北菜和东北文化一样,是全国极少数的具有扩张力的地域文化和菜系。2019年东北菜的市场规模就已达到6,000亿元。可以预言,东北菜馆将开遍大江南北天涯海角。
综上,随着我们国家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的提升,且城镇化进程中表现的家庭小型化,预制菜更多地走上餐桌,同时东北菜深受消费大众喜爱,未来东北特色预制菜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十四五”是食品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时期,快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的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全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随着预制菜的火爆,不少企业竞相入局,国内多地出台加码扶持政策,助力中国预制菜产业加速发展。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建设预制菜创新平台,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链企业作用,培育示范企业等等一系列措施,支持当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关于产业振兴计划的通知中提到,要加速发展冷鲜肉、冷水鱼、预制生鲜调理品、预制菜、森林食品加工等产品产业向时尚化、小众化、休闲化延伸,在食品细胞工厂、分子食品创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慧厨房、精准营养、质量安全、包装物流等领域重点突破。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15,000万元,利润1,790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7.9%。
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利用冷链加工技术,满足现代宅家文化、懒人经济、烹饪小白等的需求,为其提供方便美味的食物。本项目投产还可提供200个就业岗位,带动农副食品加工、物流仓储、包装、电商销售平台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业、养殖业附加值,增加农户、养殖户收入,善当地经济情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效益十分突出。
此报告为公开部分,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和仕咨询集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工程案例
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