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西头岭村一个小土豆带动一条产业链
时间: 2024-10-23 20:16:25 | 作者: 粗粉加工设备
产品特点
寒冬,平定县岔口乡西头岭村,望不到边的田间,一片片已完成秸秆还田、旋耕、深松作业的土地一派萧瑟之景。村里,一间建成不久的加工车间内传来轰鸣的机器声,一个个滚圆的土豆经过机器加工后,变成了土豆淀粉。“这是俺村新买来的加工设施,能制作土豆淀粉,还能做土豆粉条。”在一旁用铁铲往机器里铲土豆的工人梁有军笑呵呵地说,现在西头岭村的土豆越来越受青睐,将来村里的土豆文化节、各种土豆产品等也会慢慢的有名气,成为当地的招牌产业。
西头岭村种植马铃薯得从2009年说起。当年,村支“两委”在外考察后,决定带领村民发展马铃薯特色种植。随后,村里成立了平定县宏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种下了50亩马铃薯。由于社员们缺少马铃薯种植经验,再加上马铃薯的品种没选好,口感差、产量不高,社员们渐渐失去了种马铃薯的信心,开始恢复种玉米。2016年,西头岭村村支“两委”外出考察后引进了脱毒马铃薯,在合作社带领下开始机械化播种、收获,马铃薯亩产高了,品质提升了,社员们重整旗鼓、信心满满地开始规模化种植马铃薯。如今,西头岭村的马铃薯种植培养面积扩大到了1500亩,平均亩产达2500公斤。
“过去村里种土豆就是小打小闹,光够村民家自个儿吃,不成气候。现在技术跟上了,也有了经验,大伙儿坚持有机旱作耕种,选用发白或发红的不同品相马铃薯优质品种,秋收后以每箱35元或25元不等的价格推向市场。”村党支部书记梁会明说,高产优质马铃薯已经让西头岭村人尝到了甜头。
靠种植马铃薯,西头岭村的村民收入增加了不少,但要想做大做强土豆产业,还得在产业延伸上做文章。近年来,西头岭村村支“两委”带领村民按照“提升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产业”的发展目标,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不断拓宽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档次,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品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互补。“连续两年,村里成功举办土豆文化节,吸引市区以及周边地区的游客来村游玩,购买农副产品,带动了全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梁会明说,有优质、绿色的土豆做“支撑”,村里不断补链延链,通过举办土豆文化节来实现农旅融合,叫响西头岭土豆品牌,为后续的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奠定基础。
“种土豆的农户多了,产量也跟着增加了不少。”梁会明说,这么多土豆,不能光靠卖鲜土豆来增加收入,一定要进行深加工以获得更多效益。今年收秋后,梁会明让村民把品相一般的土豆挑选出来,加工成马铃薯淀粉。等时机成熟,村里准备加工粉条,让西头岭土豆粉条走上更多市民的餐桌。
谈到未来的发展,梁会明欣喜之余还有所顾虑:一种原因是生产要一直投入资金,另一方面是缺乏专业方面技术管理人员。下一步,村里计划聘用专业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再购买先进的加工设施,加工高品质土豆系列新产品,让产品进入我市各大超市及外地市场,做大做强西头岭村的土豆产业。
工程案例
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