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工业扩量 农业提质 文旅增效 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航道上加速前行

日期: 2025-02-20

作者: 乐虎体育直播

  丹东灌区改造提升等4个市“三十工程”进展顺利;“2345”工程扎实推进,铝基新材料产业园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

  17条城乡道路、42个城中村完成整治提升,新增供暖面积8万平方米,平原地区供气主管网覆盖率100%。

  基层民族团结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太行竹林水乡”品牌在央视舞台大放异彩。

  2024年,该县先后获评“国家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全省就业先进激励县”“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县”“全省冷链物流项目与网络体系试点县”。

  2024年,一张张亮眼成绩单,写满了博爱县干部群众一年来的艰辛奋斗历程。

  充分发扬“务实、创新、竞进”的博爱精神。这一年,这颗镶嵌在太行山南麓平原上的明珠,“进”的态势持续增强,“好”的趋势加速形成,“实”的成效不间断地积累,“干”的劲头更加充足,“稳”的基础巩固提升。

  这一年,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博爱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一城一乡一都一枢纽”,拼经济促发展、抓产业助增收、重改革强效能,保民生增福祉,一项项重点任务狠抓落实、一件件民生实事高效办理,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路上破浪前行。

  坚持向新而行,坚持工业扩量、农业提质、文旅增效,以“2345”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做大做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全力塑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优势。

  2024年,博爱县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总实力快速提升,人民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6.8%,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9%,全市第一;外资外贸逆势突破,全县近三年实际利用外资1.17亿美元,全省第一。

  项目支撑坚实有力。“2345”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铝基新材料产业园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三合智义无人机生产基地等9个项目签约落地。实施15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0.8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88.2%,其中金隅年产500万吨绿色建材等57个项目建成投产。丹东灌区改造提升等4个市“三十工程”进展顺利。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县规上工业公司新增24家,总数达132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用慢慢地加强,天基轮胎产值实现翻番增长;亿水源、新开源分别占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的14.6%和23.8%。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去年实际利用外资2359万美元,完成总额占全市57.2%;新设3家外资企业,占全市新设总额的30%。探索产业基金招商,开展以商招商,围绕新开源、华润电厂、天基轮胎等重点企业,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依托新材料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与第三方招商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场化招商路径,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天然水生产基地项目即将签约落地,成为招商引资又一重大历史突破。

  产业集聚持续增强。装备制造、健康美食、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同比增长15.8%,上缴税收占全县税收的57.6%。博爱经开区主导产业增加值相比去年增加23.2个百分点,综合考评在全省三档114家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中排名第29名,前进30个位次,被确定为我市唯一的全省开放合作领域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

  营商环境再上台阶。山东港口豫北内陆港运量突破2万标箱;“万人助万企”常态化开展,帮助40余家企业融资7.68亿元,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上升27个位次;焦平高铁将开工建设,焦作西站具备始发功能,博爱县已成为全国“八纵八横”和河南省“米”字形高铁枢纽网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创新平台实现突破。博爱县能源动力装备及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农业综合实验站建成投用,实现与高校合作建设创新中心零的突破。金鑫恒拓公司成为2024年度我市唯一一家获批设立的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开源公司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被评为省级产业研究院,全市唯一。

  博爱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勇争先。

  创新主体逐步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3.3%,全市第二。扎实开展“一转带三化”,北星精工陶瓷制品等25个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专精特新”企业8家、战略性新兴企业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中汇动力等5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亿水源通过对铝工业固废铝灰进行二次利用,铝酸钙粉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馨之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实现香紫苏产品由植物萃取向生物合成跨越,产量全球第一;新开源PVP和欧瑞姿2024年新增产值1.52亿元,产能全球第一;天基轮胎公司发展强劲,产值实现翻番增长,“一基三源”引领县域经济新发展格局。

  城市建设方面。17条城乡道路、42个城中村完成整治提升,新增供暖面积8万平方米,平原地区供气主管网覆盖率100%。

  全省最具特色的水上运动休闲中心“竹泉游”。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梦梦 摄

  农业农村方面。蔬菜产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年育苗量占全市四分之三;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到164个;19个村背街小巷硬化、44个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3600余户户厕完成改造;打造了钟庄等26个和美乡村,下伏头等3个村入选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建设和矿山环境整改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

  文旅融合方面。青天河游客服务中心、天女飞丝项目已竣工,文化活动中心主体完工;竹浪岛、博爱创意园等竹林水乡文旅融合项目快速推进;西张赶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就业质量优化提高。城镇新增就业670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4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7%。医疗服务有效改善。博爱健康管理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建成投用,免费为全县2万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CT检查。许良镇卫生院成功入选全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项目。

  特色教育有序推进。全县首家大专院校新材料职业学院招生突破4500人,二期项目已经开工,2025年在校生将达到8000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3%,博爱一中开设西班牙语,中小学开展攀岩、武术等特色课程,多元化拓展学生升学、成才路径。

  树立干事创业导向。实施干部实绩档案评价机制,为156名退休干部举办荣誉退休仪式;从信访稳定、项目建设、环保整治等急难险重岗位识别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2024年,全县创成农村“五星”支部7个,较上年度增加2个;“三星”以上村128个,较上年度增加8个。

  推动基层减负增效。率先在全省开展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试点。创新设立综合值班室,实事求是破解基层减负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

  2025年,博爱县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水平发展的全过程。

  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坚持把重点项目谋划作为拉动投资提高的主要抓手,落实重大政策项目对接工作专班机制。强力推进“2345”工程,重点抓好新开源年产2.5万吨锂电池分散剂、方便面厂扩建年产6万吨方便面食品等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项目谋划储备,统筹推进省市重点项目、“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150个以上。

  积极争取资金政策。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和拼抢意识,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重点谋划推进纬三路、团结路排水管网提升工程等41个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等。

  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以“一转带三化”项目为载体,支持新开源、天基轮胎等申报省级绿色工厂,重点推进亿水源公司年产3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替代铝矿石及10万吨再生铝等50个技术转型升级项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谋划金隅公司日产3750吨熟料生产线等“两新”“两重”建设项目16个。

  新增大宗商品消费。借鉴城市综合体模式,培育新能源汽车等商品消费。依托县煤炭物流园区及企业运力充足的优势,快速推进货运车、环卫车、公交车等清洁能源替换。丰富消费应用场景。快速推进博爱记忆文化创意园建设,打造集美食小吃、非遗展示、文娱活动等于一体的消费新场景。依托花间巷、怀清坊2个特色美食文化街,积极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全力发展餐饮“首店经济”,招引知名餐饮连锁企业。充分的发挥民间传统文化古宅古风的特点,着力培育一批网红小院餐饮新模式。支持家电销售企业组织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开展旧房装修、适老化改造等,推动智能家居在养老监护等生活场景落地。

  培育壮大新兴消费。积极发展健身馆、游泳馆等场馆类体育消费。举办省级以上攀岩、排球等赛事活动,吸引更多县外人士进行餐饮住宿消费。依托县文化艺术中心,开展艺术、棋牌等学科外培训,拉动教育培训消费。依托博爱健康管理中心,培育壮大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鼓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居家上门、日间照料、助浴、助洁、助行等服务,构建以“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社区(村街)+养老服务”为依托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加大怀姜大健康产品开发力度。

  提升综合生产要素竞争优势。利用好源网荷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等政策,创新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优先选择工业产值高、税收贡献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享受绿电、水、天然气、蒸汽等价格实惠,帮助降低生产要素成本。

  位于博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南龙佰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调运大型化工设备。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金元 摄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把科学技术研发能力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地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园、北星耐材年产1.5万吨氮化硅高温材料生产线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培育生物制造、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

  强化创新平台引领。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公司研发活动全覆盖,确保“四有”研发活动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支持博爱县能源动力装备及新材料研究中心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拓展在风机叶片除霜等领域研究。支持金鑫恒拓申报省中试基地,龙佰智能等企业创建市重点实验室。

  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的合作,引入果蔬新品种、新技术。找准产业特点落地转化科技成果,推动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亿水源、北星耐材等企业,与中科院、郑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常态化院(校)地科学技术合作,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进一步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向创新领域集聚。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招引亿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10亿元项目3个以上。继续深入探索产业基金招商,开展以商招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位于博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南天基轮胎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轮胎。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持续壮大市场主体。帮助金鑫恒拓申报“零碳”工厂,新增规上工业公司10家以上。全力建设开放合作领域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着力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高地。与乌中友谊城开展合作,引导新开源、天基轮胎等开拓海外市场,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置海外仓。

  加快培育发展新兴起的产业。聚焦低空经济,加快推进深圳三合智义公司无人机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在新材料职业学院试点开设无人机驾驶维护专业,与省航投合作打造全国警务直升机培训中心。聚焦生物制造,快速推进馨之源公司增产扩能,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园。

  加速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推进村街集中供暖二期、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支管网改建等项目,稳步推进雨污管网、人行道、路灯等城乡基础设施更新。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充电设施、服务配套等改造工作,持续深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城市大管家”城市管理模式,持续开展葵城路、中山路等重点区域经营秩序整治,全面巩固市容市貌整治成果。充分的利用路边、墙角等闲置空间,在城区打造30个“最美街角花墙”。全面推动城市公园提升行动,推进博爱公园片区综合开发,打造儿童友好街区。

  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集中整治提升工程、文旅融合提升工程、多业态产业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到2025年底实现农村背街小巷全硬化,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75%以上,初步形成竹林水乡特色文旅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暨沁水河畔田园风光型2个和美片区。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重塑青天河景区龙头地位。全面完成青天河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等,持续举办红叶推广季活动,重塑青天河AAAAA级景区品牌形象。

  打造文旅核心品牌。快速推进竹林七贤生态文化园、泗沟竹林里露营基地、博爱记忆文化创意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石佛滩摩崖石刻保护、县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和博物馆提升项目,逐渐完备“竹林水乡”文旅融合产品体系。

  推动文旅消费扩容。快速推进天基特色民宿、博爱城市度假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丹河峡谷开发和北部山区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集群。举办博爱春晚、非遗民俗展演等特色文化活动,拓宽博爱文化品牌影响力。

  稳步推动节能减排。重点推进华润电力节能降碳改造、安彩公司窑炉余热蒸汽输气管道技术改造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约束性指标。积极地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中继新能源100兆瓦风储项目等项目建设。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推进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确保完成PM10、PM2.5、优良天数等省定目标任务。开展全域水系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大沙河支流生态修复、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确保蒋沟河、勒马河等县域内河流断面水质达标。

  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地推进碳资产开发合作,谋划北部山区林业碳汇项目,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强化高质量就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57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0人。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帮助困难人员就业5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好扩就业措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做好在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标准化中医科室建设,构建新型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3%以上。全县初中、高中教育阶段推广攀岩、武术等课程,拓宽学生升学成才路径。

  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完成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等征缴工作。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抓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加强流浪乞讨巡查救助,多维度做好儿童和残疾人福利工作,推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规范化运行。

  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五星”支部建设和“双百双争”行动,快速推进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

  抓好民族团结。持续推广“邘新社亲”品牌效应,聚焦“1+N”工作任务和七项重点工程,着力培育许良镇卫生院、县博物馆等一批示范亮点,努力打造全省民族团结样板地。

  守牢党纪红线。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开展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领域,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强化财政金融秩序稳定。严厉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有力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抓好安全生产。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采取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综合措施,推动事故隐患源头制度化管理,提升应急抢险救灾能力,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优秀干部分包化解信访积案,加大对“双拖欠”等重点信访领域研判力度,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深入推动“三零”创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推动更高水平平安博爱建设。

磨粉产品

河南夏粮收购有序推进 确保颗粒归仓

河南夏粮收购有序推进 确保颗粒归仓